岁末年初,湖南、安徽等地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城市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体尽早搬进新家。
家住安徽淮南采煤沉陷区的杨开娥刚刚搬进了110平米的新房。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其中的90平米是用原有的危房拆迁补偿款换来的,剩下的20平米,每平方658元,算下来,买新房只花了一万三千多。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李圩新村居民杨开娥屋子宽敞明亮又大,厨房、卫生间也在屋里,供水时间比较及时,卫生条件也比较好。
目前安徽省已经有20多万沉陷区群众搬进新家,同时有关部门还对沉陷区的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计划在安置点附近配套建设农民创业园和工业园。
湖南长沙在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中,特意请老职工到现场看进展、提建议。陈继顽和老伴都是当地磷肥厂的老职工,老伴几年前中风,行动不便,他非常担心自己在未来选房中住的楼层太高,房产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像这样的特殊情况,安居办早就考虑到了。
湖南长沙浏阳市房产局局长王辉煌:三轮公示以后,我们对残疾人,身患重病的人,适当分配到一二楼,其他的保障对象我们采取摇号的方式来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分配。
长沙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156家国有工矿企业的棚户区改造,使近两万户困难职工住上“贴心房”。
摘自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201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