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件通知
未来10年投2000亿 中海油打造“深水大庆”
发布时间:2010-11-18【我要打印

  本月初,由中海油投资建造、具有多项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海洋石油981工程”实现了主体机械完工,电气仪表安装调试施工也进入了全面扫尾阶段。该平台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可达1万米,填补了我国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的空白。 

  “981工程”的进展,标志着我国以海洋石油为代表的海洋能源,未来将会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中石化一位从事勘探业务的管理层曾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任何一个陆上油田都要遭遇瓶颈,那便是每年其产量可能会有4%~6%的衰减,中石化的部分油田,也正在经历着这种煎熬。这些年来,中石化油田产量的提高,除了少部分来自于新开发油田,更多的方式,要不就是在原有老井上加强作业(比如使用三次采油技术),要不就通过收购部分成熟的海外油田来壮大自己,“但海洋石油资源的丰富,是大家早已意识到的”。

  而放眼全球,2005年到2009年,大油田的发现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海洋,大约占比60%。而且海洋中的油田规模也大大超过了陆地发现的油田规模。比如说浅海和深海地区的油田规模其潜力一般在4000万桶到1.6亿桶,而陆地油田规模有50%以上处于4000万桶以下。数字背后的巨大差异,有一个原因当然是部分陆地是不对外开放的,如美国或者巴西等南北美洲地区。

  中国的海洋石油产业未来必然会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根据Wind的统计,我国能源消耗量从1995年到2009年大约增长了100%,年复合增长率为5%,而同一时期,原油消费量则在125%,年复合增长率为5.6%。

  有关数字显示,我国的石油资源量大约是940亿吨,占资源总量的26.17%,是我国油气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东海、渤海湾以及珠江口、北部湾等11个大中型盆地的石油资源量占全国总资源量的24%以上,但是海洋石油资源的探明程度只有7%,储量替代率达到157%,特别是蓬莱19-3等大型油田的发现,渤海海域将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中海油副总经济师张位平曾对媒体表示,2010年中国海上油气的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油当量,其中渤海油气将突破3000万吨油当量,南海西部以及珠江口各1000万吨。

  随着“981工程”主体机械的完工,中海油也正式挺进了深水石油领域。一般来说,深水区的最终潜在石油储量高达1000亿桶。而目前,我国只具备300米以内水深的油气田勘探,如果不能进入到更深的海洋石油产业,那么中国也将与大量的石油资源开采机会失之交臂。因而,3000米的深水钻井平台也会使得我国企业能在深水钻井上有更大的动作。

  中海油深水勘探开发的战略目标是打造一个“深水大庆”:2020年前,该公司要在深水投资2000亿元,打800口探井。而截至2015年,南海深水区的总产量达到2500万吨油当量,2020年的总产量将为5000万吨油当量。

  在进军海洋油气领域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及破坏亦不容小觑。

  根据国家海洋局今年3月份发布的报告,石油类污染已然是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并且污染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污染的来源,除了陆域排放,海上开发是另一主因。

  截至2009年,渤海海区油气平台数量为165个,东海海区、南海海区的油气平台数量分别为6、43个,这些平台向海洋排放了大量的生产污水、钻井泥浆、钻屑等,对海面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除了生产活动,因事故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也很严重。在近30年间,我国沿海共发生船舶溢油事故2353起,平均3.5天发生一起,溢油总量达34189吨。

  因此,《中国海洋报》在今年6月份刊文指出,如果不采取合适的预防以及管理措施,海洋石油污染问题很有可能会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而加剧。

  谈及钻井平台,就不得不说到这几年逐渐兴起的海洋工程产业。海洋工程分为几个过程:物探、钻探以及开发。其中物探就是用地球物理勘探船,采用地震勘探法来对海底地层进行二维到四维的物理勘探,了解海底地质构造,寻找储油结构,为钻探提供依据;而钻探则是在确认区域打勘探井,并且进行钻井和取芯,以决定是否钻井。开发则是计算油藏储量,指定方案,包括资源经济以及工程方面的评价,再使用固定式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