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和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同时,人口激增、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受环境影响很大。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号召世界各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2009年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表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此后,“低碳”一词在我国流行起来。
低碳的英文写法是low carbon,意思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小。低碳经济、低碳建筑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一切迹象都表明,我们正走向低碳时代。
低碳产业是低能耗、轻污染产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包含油气资源和煤层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新技术。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生态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较大。在我国的新建建筑中,高能耗建筑较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新建1平方米房屋,就会产生0.8吨二氧化碳,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
低碳建筑
在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极大威胁的背景下,低碳经济被人们所重视。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多。低碳经济是低能耗、轻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实质是开发清洁能源、对能源进行高效利用、创造绿色GDP,核心是创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
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0%,国内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3倍,新建建筑中有8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存量建筑中有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能耗将持续增高。低碳建筑是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角,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碳建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但从低碳经济是低能耗、轻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看,低碳建筑是在建材生产、进行施工、使用建筑的过程中,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筑。
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区别
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有序转换,创造低能耗、无废物、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真正的生态建筑应该在设计、建设、使用、拆除等方面都达到无害化标准。要实现这个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筑工业实现高效、节能,生产、使用可回收、无污染的建材。二是研发、使用、推广可回收的建筑材料。三是在工程建设中注重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可回收材料。四是建材在使用和回收的过程中都不污染环境。
生态建筑不仅巧妙地利用了自然资源,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新居住理念。 生态建筑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能源将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与传统的建筑要素同样重要。绿色设计是内在的、本质的考虑,应该贯穿于整个建筑过程中,包括项目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评估、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的运行管理、建材回收等。
生态建筑否定了化学材料,提倡使用天然材料。生态建筑给我们带来了新居住理念,即绿色居住理念。在绿色居住理念影响下建成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让人们对建筑产生了美好的憧憬,而绿色建筑则将这一美好憧憬具象化。绿色建筑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提到绿色,人们很容易想到环保、节能、舒适等词。照此理解,绿色建筑就是节能、环保、舒适的建筑。通俗地说,绿色建筑就是有效利用资源的建筑,要通风换气,进行绿化,尽量利用绿色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其实,绿色建筑能给我们提供环保、节能的生活,是一种先进的生活方式。绿色建筑也可被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即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为人类提供现代的生活和工作空间。绿色建筑不仅可以降低能耗,而且可以减少废物,净化空气,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美国科罗拉多洛基山研究院给绿色建筑下的定义非常简洁,即“把社会、环境目标与房地产设计结合起来(在符合财务原则的前提下)的绿色开发区”。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 Green Building Rating system)制定的绿色建筑评判标准的主要内容有: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址, 节水,能源和大气环境,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符合能源和环境设计领先标准的创新得分,专业人员的认证。原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