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件通知
xk星空体育·(中国)平台官方网站城市发展和城镇化问题
发布时间:2010-11-10【我要打印

        城市发展和城镇化问题,现在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争论。如果仅仅是作为理论探讨,并不可怕,因为停留在笔墨官司上,对于人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可是当争论演变到政府决策的层面上,将会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活。毕竟我们仅有的这些国民资源经不起错误决策的折腾,而这些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家呕心沥血所创造出来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财富。
  根据目前的情况,有必要了解一下城镇化发展的历史,了解发达国家如何经历的痛苦的城镇化发展进程。要把城镇化发展的背景放在东西方文明差异大前提下来认识,认清我国目前城镇化历史的演变及所存在的特殊的体制环境问题。

  城市发展的渐进过程
  世界历史上,早期城市的兴起是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商业移民在地中海周围建立了大批城邦国家,这批带有典型商业资本色彩的城市被后来中央集权的古罗马帝国彻底粉碎了。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是对封建领主和庄园的挑战,孕育了近代城市的雏形。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土地兼并,大批农村人口失去土地而被迫流入城市,城市中出现了大量贫民窟、两极分化以及劳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这些城市阶级分化过程中,创造了剩余价值理论,并预示资本主义必将灭亡。随着战争、市场扩张和资本的国际化,作为胜利者的欧洲城市,增加了就业,城市内部的劳资关系得到了缓和,新的资本收益的一部分转化为城市的公共剩余,用于城市公共设施的投入,缓解了城市内部的压力,城市发展逐步进入良性循环。漫长的几百年的城市发展史,形成了现代城市,人们似乎忘记了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曾经经历过的痛苦过程。尽管如此,作为西方国家城市文明的典范,美国的城市,在二十世纪初,婴儿死亡率仍高达50%。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即使在经济最发达的美国的大城市仍有贫民区的存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拉美国家城市化的发展也没有摆脱渐进的轨迹。这些国家城市的发展,没有经历过中世纪后期和封建制抗衡的城市兴起的过程。由于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发展的同步,人口向城市的自由迁徙受到法律的保护,特大城市的扩张,成为拉美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典型特征。但是,城市人口的两极分化,大量城市失业人口和贫民窟的存在,以及由此伴生出的社会治安、环境污染和卫生问题等,依然困扰着中央政府和城市的管理者。
  中国的城市过去也是遵循着渐进发展的轨道。二三十年代上海闸北的棚户区,我们从照片看到的老北京,都经历过一个痛苦漫长的过程。解放后,虽然我们实行计划经济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为地限制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遏制了贫民窟现象的发生,但城市居民整体的贫困和生活水平的低下,依然表明了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的同步。即使我们现在看到中国沿海地区一些新兴的小城镇,在改革开放初期,也都相当程度地存在着城镇卫生的脏乱差、环境污染和社会治安问题。这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正是由于适应了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要求,带动了各类生产要素的积聚和城镇规模的迅速崛起。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活力和竞争
  城市是各类要素和社会群体在某一特定空间内的组合。城市形成的模式取决于区位条件,也取决于人口聚集的目标。古希腊、罗马的城市是商业人口的聚集,市场交易条件和交通条件,决定了城市的开放特征。虽然有少量的城市用于军事目的,但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城市之间是平等竞争的关系。雅典作为城邦的领袖,也是凭借着商业的地位、悠久的历史、城市的规模和精英的数量取得的优势,由各个城市推举选出。早期的罗马在具备了以上条件之后,还增加了军事势力,因为早期城市的发展,在竞争中还要通过战争获得绝对的优势地位。直到罗马帝国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城市间竞争关系,集权体制下的城市发展,变成了帝国政府对于城市的掠夺,也注定了城市活力的逐步丧失。取而带之的是罗马一个城市的奢华和繁荣。
  经历了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的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的兴起,是独立于封建制度之外的商业经济的产物。地中海贸易的恢复和逐步活跃,使得沿地中海北侧的意大利出现了新一轮的城市繁荣。这个时期的城市不受封建制度所约束,行会势力主宰了城市,任何一个农奴进入城市,都可以享受到自由民的身份。由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战争对峙状态,限制了城市发育的市场空间。为了维持城市内居民的低水平生存,行会限制每一个居民商品生产的数量。直到新大陆的发现,消费市场的扩大,触发了生产技术和新制度的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加速。
  资本主义、商人阶级和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化。本来就没有依附于封建制度的新兴城市成为资本主义革命的堡垒。商人、企业家作为城市社会的主宰者,按照古希腊、罗马的方式建立

分享到: